消金行业的头部效应愈发突出。
文/每日财报 栗嘉
2022年,于消费金融市场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资料图】
随着各家消费金融公司2022年业绩的出炉,行业整体形势也已全然浮现。据《每日财报》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30家已开业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除捷信消费金融外,已有29家披露了2022年的经营情况。
窥一斑而知全豹,通过梳理2022年各大消金公司业绩情况,我们试图发现整个行业在面临哪些难题?又有哪些企业更为出圈呢?
前五名占比过半
3月29日,银保监会非银部发布的《引领消费金融公司规范有序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消费金融行业资产总额达8844.41亿元,相比上年的7530亿元,同比增长17.46%,增速有所下降。
《每日财报》根据各大消金公司成绩单总资产规模计算发现,截至2022年末,招联、蚂蚁、兴业、马上和中银前五大消金机构的资产总额累计达4774.88亿元,占所有消金机构资产比重高达53.99%。
其中,招联消金以1643.46亿元资产规模稳居首位,成为业内首家资产规模突破1500亿元的消金公司,远超其他同行竞争对手。
而蚂蚁消金在承接花呗、借呗后,其资产规模也突破了1千亿元达到1062.33亿元;兴业消金、马上消金和中银消金分别以762.97亿元、665.1亿元和641.02亿元的资产规模位居前五,分别同比2021年末增长23.48%、8.87%和17.99%。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公开披露的2022年末国内消金行业总资产平均数值294.81亿元对比来看,除以上提及的五家头部公司外,仅有中邮、杭银和平安消金分别以495.53亿、413.95亿和347.75亿元资产规模超过平均值。
大多数消金公司的总资产规模均未突破250亿元,甚至仍有7家消金公司资产总额在100亿元以下。其中,盛银、蒙商、南银法巴总资产排名垫底,分别仅为45.58亿元、47.91亿元和58.51亿元。
总体而言,虽然受益于更好的风控能力、品牌效应和资金成本等优势,导致头部和尾部公司资产规模差距持续分化,但2022年整个行业资产端业务规模还是实现了持续稳健增长,规模扩张明显。
业绩分化明显
除了资产规模明显分化外,各大消金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情况两极分化则更为明显。
《每日财报》关注到,招联、马上、兴业三大巨头总营收达411.46亿元,占行业营收总额的比重超过60%;总利润为132.622亿元,占比28家消金公司累计利润的57%。
招联消金以175.01亿元的营业收入、33.29亿元的净利润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不过对比来看,2022年招联消费金融营业收入、净利润增速已经降至个位数,分别为9.84%和8.68%,业绩增速明显放缓。
兴业消金业绩虽不及招联,但增速明显。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01.15亿元,较上年同期83.91亿元增长20.54%;净利润24.93亿元,较2021年同期22.30亿元增长11.79%。
但拉长周期看,兴业消金增长幅度低于其过去四年的数据,也体现出增长乏力感。数据显示,2018年—2021年,兴业消费金融的营收分别同比增长136.2%、105.76%、28.4%、29.78%;净利分别同比增长144.98%、101.37%、30.94%、65.14%。
马上消费金融则成为头部中营收和净利增长率最高的公司,营收达135.3亿元,同比增长35.17%;净利润17.88亿元,同比增长29.34%,增幅远超前边的招联消金和兴业消金。
值得注意的是蚂蚁消费金融公司,作为首次发布年报的公司,去年营收没有公布,但是公布了净利润数据达8.41亿元。
除了头部净利润实现较好增长外,其他公司均低于10亿元,甚至有10家消金公司净利不足1亿元。比如,宁银消金和蒙商消金分别实现净利仅为0.26亿元和0.13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89.12%、-83.33%,业绩承压下行尤为明显。
有意思的是,如果说由民营资本或城商行成立的消金公司,由于抵抗风险能力不足导致业绩承压情有可原,那么两家国有大行参股的消金公司业绩表现得不尽如人意则让市场意外。数据显示,2022年中银消金和中邮消金净利润增速均为负,分别为-22.36%和-63.95%。
需要建立竞争“韧性”
通过以上两个维度分析,不难感知到整个消金行业面临诸多压力。
此前,银保监会曾发文指出,消费金融公司在细分客群能力不足、融资渠道狭窄、自主风控能力不足和中低收入客群的精细化运营管理能力不足等四方面的核心竞争力面临挑战。
除此之外,《每日财报》还认为“压力”也与经济下行导致消费市场持续低迷有很大关联。在此背景下,线下实体经济受到较大冲击,有些用户担心自身的还款能力不足而不愿意购买消费金融产品,以及贷款后无力偿还而导致不良信贷的增加,都给消金公司带来了风险管控成本的增高和贷款业绩的下滑。
另外,金融市场利率受到压降、整体风险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等多重因子叠加影响也导致了消金公司整体利润下降。
在复杂的发展前提下,行业头部无疑会更具竞争优势。未来,在变化莫测的金融市场中,各大市场主体也只有做难而正确的事情,才能够积攒竞争韧性。
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只有在定价合理、产品适度、服务优化方面持续发力,加快实现依托先进数字技术,以数据驱动决策,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更高效、更普惠、更安全的、以消费为目的的信用金融服务,才能稳定穿越周期,实现新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