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宝珍
5月14日是今年的母亲节,祝愿所有母亲平安健康!
(资料图)
乳腺癌是全球及中国女性第一大高发癌症,也是福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作为女性的“头号杀手”,关爱母亲,请从关爱乳房健康开始。
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海都记者专访了我省著名乳腺癌专家、福建省肿瘤医院乳腺内科主任刘健教授,请他谈谈乳腺癌防治现状,以及女性朋友防治乳腺疾病需要注意的事项。
规范化诊疗,提高5年生存率
“近年来,随着医学手段的不断进步,我国乳腺癌患者的整体生存率不断提升,尤其是沿海地区,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刘健教授介绍,但是乳腺癌的诊疗水平和5年生存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部分地区的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依然处于较低水平,导致我国晚期乳腺癌患者总体生存率不足50%,复发转移患者3年生存率不足40%。
如何让福建省的乳腺癌诊疗实现规范化,是刘健教授及其团队多年来一直探索、努力的关键问题。为此,早在2000年,他便带领团队建立了福建省第一个乳腺肿瘤专科,后来又成立了福建省第一个乳腺癌规范化治疗示范中心建设领导小组,为福建省患者提供规范的诊疗服务。
“作为医生,我们不想放弃任何一个患者。”刘健教授说。近年来,团队通过乳腺癌规范化治疗培训班、福建省乳腺癌新进展研讨会等行动,对基层的乳腺科医生进行规范化诊疗培训,“让偏远地区的乳腺癌患者也可以使用先进、科学、规范的乳腺癌诊疗手段,以免错失治疗良机。”
创新疗法落地,让更多患者获益
“乳腺癌作为异质性高的癌种,治疗不仅需要规范,更要求精准。”刘健教授介绍,晚期乳腺癌患者复发难治的痛点之一就是存在特殊分型,比如这些患者中大概有20%左右是HER2阳性,这是恶性程度较高、生存率偏低的分型,“以德曲妥珠单抗为代表的抗体偶联药物的出现,给这部分患者带来了全新的选择,有效提升生存获益和生活质量。”传统药物相比,抗体偶联药物的抗体可以携带更多载药输送到肿瘤细胞内,同时凭借“旁观者效应”清楚周边其他的肿瘤细胞,革新了我国乳腺癌治疗的新标准。
刘健教授还介绍,创新药物在加速获批的同时,如何在临床上提升可及,政府、社会、医院和企业等多方也在努力。《“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中就明确提出,要增加商业健康保险供给,通过创新支付来为患者的看病就医“减负”。
据介绍,在相关政策支持下,2022年7月,福建省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惠闽宝”正式亮相。“惠闽宝”除医保目录框架外,还完成了对医保内保障责任、医保目录外特定高额药品、医保目录外住院医疗的系统覆盖。 这对于需要抗肿瘤特药的乳腺癌患者来说,有效减轻了经济负担,提升了对创新药物的可及性。目前,德曲妥珠单抗已经纳入了厦门地区的“惠厦保”。
普及早筛理念,守护千万家庭幸福
由于部分女性防癌意识较弱、乳腺癌早筛覆盖面不全等原因,我国女性早期乳腺癌诊断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早期乳腺癌不一定会出现症状,单纯靠自检难以及时发现。”刘健教授提醒,定期的影像学检查(B超或钼靶)不可或缺,40岁以上的女性一定要每年进行一次乳腺筛查。
“作为家庭里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守护母亲,也是在守护更多的家庭。因此我们希望借助母亲节的契机,呼吁更多女性重视乳腺健康,”刘健教授表示,开展乳腺癌筛查诊疗教育,破除大众对乳腺癌的认识误区,推动早筛理念普及,是乳腺癌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还要帮助更多的母亲认识到乳腺癌防治的重要性,推动乳腺癌早诊早治水平的提升。”
编辑:丁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