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乡村女性,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剪刀之下有繁花天地,也有精神世界。4月8日,“花间世界-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藏库淑兰作品研究展”将在浙江美术馆开幕。该展览为文化和旅游部“2022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优秀项目。
库淑兰
(资料图片)
库淑兰(1920年~2004年)是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民间艺术家。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库淑兰的剪纸曾在陕西、北京、中国港台地区以及诸多欧美国家掀起一场影响深远的“中国彩贴剪纸风”,这股风潮源自一种跨越地域文化壁垒的视觉感染力。
本次展览共展出库淑兰原作58件,分为“花红大地”“剪花娘子”“今日繁花”三个板块。第一板块展出库淑兰及其研究者相关的影像、手稿、书籍等文献资料,以及库淑兰各时期的剪纸作品,作品按题材分为“人间草木”“乡土烂漫”“日月神话”三个小节。第二板块展出库淑兰最具代表性的“剪花娘子”作品,配合民间歌谣体验区和纪录片放映区。第三板块展出邀请和征集的现代设计作品、儿童设计作品、儿童绘画作品。该板块设置多个互动区域,邀请观众一起完成展览创作。
《剪花娘子施药图》78×54cm1992年
库淑兰生长的旬邑县处于关中与陕北的交界处,也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融合的地区,此地已发现有仰韶文化遗址,此外,距离轩辕黄帝陵墓所在地黄陵县不足百里,周人先祖后稷四世孙公刘曾在这里创建豳国并开展农业生产,成为后来周朝兴起的基石。在历经千年的繁衍生息、朝代更迭后,当地形成了繁复的礼俗系统,加之地理位置偏僻,一套丰富又纯粹的文化基因被保留了下来。从小被定下娃娃亲、缠小脚的库淑兰就像当时大多数农村妇女一样受到各式各样遗风旧俗的桎梏。然而她从小就性格开朗风趣,是一位乐于剪花唱歌,并对周遭世界充满热爱的女性。
库淑兰剪纸作品的独特价值不止于“艳而不俗、繁而不乱”的色彩和构图,还有纯粹的民间传统文化基因,以及作品中体现出的幽默、坚韧、专注等个人性格特质。她经常边剪边唱,所唱的歌谣便是剪纸画面的内容,其中蕴含着具有千年历史的传统文化。1985年,库淑兰在经历坠崖意外后,创作出了“剪花娘子”这个中国民间艺术的经典形象,作品中加入了明显的自我精神世界的表现,这是当时中国民间艺术之林里极为罕见的现象。
《童谣、民俗、爱情(七拼屏)》78×108cm1987年
在陕西关中、陕北地区,像库淑兰这样的民间艺术家不在少数,如曹佃祥、郭佩珍、张林召、高凤莲等,但像库淑兰一样能够在创作生涯中保持原始的民族艺术基因,且最终在全国、全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民间艺人不多。这不仅得益于库淑兰的艺术天赋,还与诸多专家、人士的努力相关。20世纪80年代初,文为群、王宁宇等人发现了库淑兰,他们采用了正确的方式支持她创作,且在有限的能力范围内积极推广宣传,在省美术部门领导的支持下,让更多人开始关注和支持库淑兰的创作与发展。来自旬邑县文化馆的文为群先生,20多年的职业生涯更是与库淑兰紧紧绑在了一起,他为库淑兰的剪纸创作提供必要条件,尽心尽力引导和保护库淑兰,使其不被干扰和埋没。
后来,经过曹海水、杨先让、王宁宇、程征、靳之林、乔晓光、吕胜中等专家学者的研究和推荐,陕西当地美术部门的支持,各大媒体、出版社的宣传,库淑兰的彩贴剪纸才得以脱颖而出。库淑兰由此成为第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中国人。以库淑兰为代表的彩贴剪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牡丹花》 库淑兰 80×54cm 1990年
此次展览的文献部分通过年表、手稿、文选的形式再现了库淑兰这一民间艺术典型成功案例诞生的过程,使观众了解和认识那些应该被铭记和尊重的学者和文化工作者们。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王潇介绍,馆里长期关注陕西民间美术及其研究,建馆后不久,馆内工作人员就于2003年拜访了库淑兰,此后逐步深入进行收藏、研究和展览相关工作。期待这次展览能从作品本身、视觉呈现、传统文化等多个方面拓宽观众对民间艺术的认知,让更多的人走进库淑兰的“花间世界”。
展览将持续至5月6日。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