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 正文

全球观察:夜郎湖上三桥飞架 铺就普定幸福坦途

来源:新华网 2023-04-10 12:06:55

湛蓝的天幕下,翻滚的普定三岔河一路高歌,奔向更远的地方。

位于普定县坪上镇与定南街道交接处的“小兴浪大桥(老桥)”,横亘在奔腾的三岔河之上。近邻的一座新桥“小兴浪大桥”,横跨河两岸,桥上车辆往来不息。不远处的夜郎湖特大桥,贯通南北,联接着两岸的现代高速交通。


【资料图】

小兴浪大桥老桥、新桥、夜郎湖特大桥三座桥同向排开,形成“三桥飞架”的壮丽景观。

三座大桥,跨越30年,在同一时空交汇,就像三位不同时代的见证者,见证普定交通的历史变迁,为人民群众铺就起幸福的坦途。

一座“老桥”:让天堑变通途,打破了山里人肩挑背驮、跋山涉水的宿命桎梏,成就了河两岸百姓踏平坎坷、走上坦途的生活梦想

从普定县城出发,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车程,来到“小兴浪大桥(老桥)的位置,桥停用时间虽久,但看上去没有破旧不堪,桥头的一端大门紧锁,挂着“此桥危险”的警示牌,另一端因为修新桥公路改道,成了断头路。

昔日的小兴浪大桥(老桥)已淡出历史舞台,虽悄无声息,但却见证着三岔河两岸群众对生活梦想的不懈追求。

“过去这里只是隐藏在大山中的人间秘境,一声能叫响,走起得半天。”普定县交通运输局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王平是普定“老交通人”,据他回忆,在上世纪70年代末,因道路不通,出行困难,极大地制约了河两岸群众的生产生活。

当时,在三岔河有“一大怪事”,煤车需要轮渡载。

王平告诉记者,毕节市织金县煤产业兴盛,三岔河是当时织金各大煤矿的煤车通往安顺的唯一通道。

回忆起没有桥的年代里,运着煤的大货车来到三岔河边,就得上货船换轮渡,每趟需要几十块钱的轮渡费,“既耽误时间又耗钱”。

除了车“难”,人更“难”。普定县坪上镇石板村唐登勇是村里的李子种植大户。“过去,从山上摘下果子,全靠肩挑背驮,来到三岔河边,没有桥,人过不去,只能坐船。”唐登永回忆说,当时家里种的李子要想拿到普定县城去卖,跋山涉水太难,清晨出门,到达县城已是午后。“新鲜的李子也变得不新鲜,卖不上好价钱。”

因道路不通,出行困难,极大地制约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使这里成为普定县贫困落后的片区之一。

1979年,三岔河上架起第一座大桥,普织公路“三岔河大桥老桥”建成通车。

“大桥修好后,村民们甭提多高兴了,自发地敲锣打鼓、鸣放爆竹,表达心中的感激和喜悦!”唐登永说,桥通了,让村里人告别肩挑背驮、跋山涉水的苦日子,村里种的李子可以直接用车运,半小时就可以直通县城。

交通的巨大改善,让这里从“死角”变成通衢。王平介绍,在当时,三岔河第一座桥修通后,从织金通往普定的大煤车明显增多,其它运输的货物车辆更是过往不断。

人悦其行、物优其流,修好一条路,带活一大片。宽阔平坦的普织公路给三岔河两岸的群众带来了机遇与新生。

唐登永依托便捷的交通条件,迅速扩大了李子种植规模。原先没有桥,李子不敢多种,害怕卖不出去。桥通后,村里人种李子的农户越来越多。”唐登永说。

住在桥头夜郎新村的村民王金芬,今年68岁,三岔河大桥老桥修建的第二年,举家从山上搬到了桥头公路边开起了小超市,彻底告别了在山上肩挑背驮种地的苦日子。

“1993年,普定在夜郎湖修建水电站,关闸蓄水后,原来的‘三岔河大桥老桥’被淹没,在旁边修建了‘小兴浪大桥’老桥。”王平介绍,小兴浪大桥老桥于1996年建成通车,桥面进行了扩宽,通达率进一步提升。

一座“新桥”:跨越关山重阻,车流不息的繁忙景象充分彰显着当地群众不甘落后、奋起直追,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时代风貌

拓宽后的小兴浪大桥老桥通车后,给普定县带来了新发展。

1998年12月,安顺发电厂落户普定县马官镇。此后,毕节织金县、黔西县的煤炭源源不断运往普定。

“由于重车、超载车辆增多,连接织金与普定县经济命脉的原小兴浪老桥构件出现裂缝,经检测,已达不到原设计荷载。”王平介绍,为了确保运输安全,2008年,在小兴浪大桥老桥旁重建了一座新公路桥——小兴浪大桥。同年,老桥停止使用,原来的普织公路省道,升级为G321国道。

小兴浪大桥新桥修建,省道变国道,为三岔河当地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而伴随着出行条件进一步改变的,还有当地群众不甘落后、奋起直追,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时代风貌。

“15年前,我家现在住的地方一栋房子都没有,那时候住在山上,每天下山来在小兴浪码头卖烤洋芋,一个只卖一毛钱,只能勉强维持生活。”夜郎新村村民张应芬,没想到十多年后,因为桥,彻底改变了全家人的生活。

2008年,新的小兴浪大桥通车,省道变成了国道,车流量迅速增加。张应芬寻到商机,房屋从山上搬到公路边,开起“夜郎鱼庄”餐馆。

“开餐馆每天要起早到县城采购,比之前烤洋芋更累,投入和风险也更大,但要想过上好日子,必须付出辛苦!”张应芬说,通过夫妻俩15年如一日的打拼,餐馆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路过车辆多时,一天营业额能上万元。

同张应芬一样,通过勤劳打拼改变命运的还有村民邓朝忠。2008年,借助便捷交通,邓朝忠在离小兴浪大桥往坪上镇一公里处的公路边开起了小餐馆。最初,餐馆只在一小座平房里开设4个包房,通过十多年发展,小餐馆如今变成了休闲山庄,休闲亭、休闲鱼塘、停车场一应俱全。

据记者在小兴浪大桥周围村庄观察了解,如今,像张应芬、邓朝忠一样在公路边开餐馆或小超市的住户已超过20家。张应芬告诉记者,这些村民均为近十年间陆续从山上搬到公路边安家创业。

从一群人再到一个镇。过去,因交通闭塞,基础条件薄弱,小兴浪大桥旁的坪上镇曾为普定县贫困重镇,全镇人口32754人,贫困人口占11516人。

路通百业兴,致富有信心。在脱贫攻坚期间,坪上镇干部群众不甘落后、苦干实干,奋起直追打赢脱贫攻坚“硬仗”:打响坪上“冰脆李之乡”品牌,全县李子种植面积达20000余亩;完工69条通村、通组路建设共79.7公里,实现全镇30户以上的自然村寨全部通硬化路;全镇脱贫人口如期脱贫。

“小兴浪大桥修通后,省道变国道,畅通的公路网给坪上带来了机遇与新生,提振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精气神,让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中的火花人民一改贫穷落后面貌。”坪上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罗艳说。

一座“高速桥”:连通发展高速路,连着过去与未来,连起山里与山外,放飞了普定冲出大山、走向前沿,越山而进、拥抱世界的开放理想

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城市的出现,不仅意味着文明程度的提升,更意味着效率的提高——人的聚集促进了贸易的发展,也促进了经济的繁荣。而桥梁,则为人与人的交往、物与物的交换提供了基础性支撑。

修路架桥,正是普定县近些年获得长足发展的开端。

2018年8月,织普高速夜郎湖特大桥建设完成。至此,小兴浪大桥老桥、新桥、夜郎湖特大桥三座桥同向排开,三岔河上出现“三桥飞架”的壮丽景观。

随着夜郎湖特大桥工程附属设施逐步完善,同年,织金至普定高速公路正式通车。

打开贵州省高速公路地图,织普高速公路横贯南北,是贵州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第五纵线赤水至望谟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路段,打通了贵州中西部南地区出省出海的重要陆上运输大通道。

“这条高速路通车后,从织金县到普定县两地车程将由原来的2小时缩短为40分钟。从四川泸州到普定由原来14个小时缩短为6个小时。”王平介绍,织普高速是普定出市、出省的重要通道。

一座高架桥,连通发展高速路,更连通过去与未来。

过去的普定道路交通是“山间铃响马帮来”。交通的不便,不仅挡住了山里人观察世界的视野,也阻塞了走出大山的通道。

现在的普定,境内公路东西纵横,南北延伸,公路总里程2121.51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条,省道4条,县道27条,乡道81条、村道784条,通组路59条。“汽车喇叭响,致富到农家”,县、乡镇、村寨畅通的交通网络已经全部建设完成。县城距黄果树机场20公里,贵昆铁路、珠六复线、黄织铁路、安六铁路穿境而过,县内建有高铁站、火车站、客运站。

桥通了,路顺了,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路也越走越宽。

依托交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普定围绕“工业强县”战略,引入智慧快刻、萨伽吉他等17家优强企业落户普定工业园区,推进超宇水泥、苗干妈等30余家企业67个项目升级改造。

盘江普定电厂、鸡场坡光伏发电、来腰鼓风电场、煤层气(瓦斯)地面抽采及综合利用、黄桶成品油库、安顺电厂余热循环利用(四期)等一批现代能源项目开工建设,初步构建了以现代能源为首位产业的工业产业体系。

去年,安特普工程塑料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化加工项目正式建成投产,推进年产10000吨电池极碳酸锂、博大包装(二期)等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抢抓“强省会”机遇,主动融入“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和黔中城市群,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越山而进,借助东西协作契机,广州市花都区与普定建立结对帮扶关系,普定主动发力,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圈。

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与广州花都开展深度交流与融合。

交通条件的改善,为普定县经济发展提供的助力还在释放,且必将持续而有力地继续释放下去,助力普定加速奔跑,蓬勃出愈加奋发向上的力量,蓬勃出普定更加美好的未来。

走在小兴浪大桥上,眺望汹涌的三岔河水,与记者一起采访的普定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普定融媒体中心主任骆世民对记者说:“我们普定的发展之路,就像三岔河上的三座大桥一样,越来越宽阔,越来越坚实。三座桥不仅是一处景观,它见证了周边村镇的发展变迁,也将见证普定县更美好的未来。”

上一篇: 下一篇:
x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