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追青逐绿 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变形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作者 梁良
在老呼市人的口中,呼和浩特和大青山是紧紧相连的。只有大青山绿了,呼和浩特才是真正的“青城”。大青山是呼市人祖祖辈辈的“母亲山”,是一座实打实的“金山”。
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青山由于过度开采,山上树木萧瑟,河水断流。风大时,这里就像是巨大的“扬尘器”一样。山脚下的村庄看上去破败不堪,村民也总是愁眉不展,“金山”踪影不现。
为了恢复大青山的自然生态,自2012年起,呼和浩特市启动“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新城区把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作为重中之重,按照市委、市政府“高标准建设北部敕勒川草原文化旅游景观带”,高标准打造大青山前坡“生态绿带”,将城区以北的大青山前坡建成为“绿树掩映、白墙蓝瓦、曲径通幽、田园风光、草原风情、自然和谐”的首府“后花园”。
从“三大攻坚战”到践行“两山”理论,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十年的时间,无数新城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一点点修复起了“破败”的大青山。
经过多年的修复,如今的大青山前坡,草木掩映,溪水潺潺。山脚下的村庄也越建越好,村民们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金山”真的来到了大家的眼前。
初秋时节,沿着大青山脚下的道路自西向东行进,但见沿途草木葱茏,浓绿的樟子松与国槐,挺拔的白蜡和杉树,嫩黄的金叶榆....。.
抬头远望,几朵白云点缀在明媚的蓝天中,深浅不一的绿色铺满了整座山,苍翠欲滴。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大青山模糊了四季界线,美的让人沉醉。
事实上,大青山生态风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原始纯净,鸟语花香,这些都是大自然的馈赠。
美了生态,醉了游客,同样也富了村民。依靠大青山这片“绿水青山”,村民们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金山银山”。
恼包村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以生态优势赋能乡村振兴,恼包村因地制宜,凭借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唯美的水乡风光,吸引了海内外近1600万游客前来休闲度假,一时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打卡地。
从大青山脚下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乡村,到如今变“网红”、上央视、办音乐节,迎接八方来客。恼包村靠着大青山的“美丽颜值”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文旅发展之路。
“这里望山见景、乡愁可寄,别有一番滋味。”正在恼包村“打卡”的游客徐长春说。“生态环境变好是吸引人们来这儿的主要原因。”
“环境好了,我们是最直接的受益者。”恼包村村民冯林萍说。
同样因为大青山“颜值”走红的还有水磨村。
“踏遍千山万水,只为心中最美的日出。”五月起,呼和浩特市大学生凌晨“爬大青山看日出”的话题在网络上引发高度关注。他们爬的这座步道就是位于大青山山腹的水磨村大青山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这条由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认证的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是国家体育总局在西北地区打造的示范工程。
跨过潺潺溪水,一条步道出现在人们面前,它蜿蜒攀上苍翠陡峭的山坡,伸向远方,让大青山的美丽风景触手可得。沿着木栈道一路攀登,低头可以俯瞰郁郁葱葱,远眺可以欣赏城市霓虹。“攀登在大青山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上的澎湃青春”,一时间成为呼和浩特一道亮丽的风景。
依靠原生态自然风光,水磨村积极发展农家乐和民宿产业,促进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日渐红火的旅游业给全村带来了名气,也让村民们收获了财气。
水泉、野马图、讨思浩、生盖营....。.在新城区大青山前坡,24个各具特色的新农村正拔地而起。凭借着无处不在的“青绿”,一处处风光秀美、业态前沿、特色鲜明、人文内涵丰富的文旅产业日渐壮大,广大群众共享着生态建设的成果,人与自然交融出和美的画卷。
追青逐绿,又何止青绿!把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新城区正沿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阔步前行,走出了一条生态改善和经济增长双赢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完)